6月25日,每日优鲜作为“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”,正式登上了美股纳斯达克的舞台。
敲钟台上,金色的礼花伴随着潮水般的掌声一顷而下,在一群西装革履的敲钟人中,一个身影格外显眼。
他站在敲钟台的最中央,位于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和联合创始人曾斌中间。他穿着洋红色的工服,头发还留着被头盔压得不太平整的痕迹,皮肤因为常年日晒比四周站着的人都要黑几圈。
这个人,就是每日优鲜的配送员杨勇。
2009年,70后杨勇从老家黑龙江来到北京,他开过烟酒店,送过外卖,最终在2015年时,成为了每日优鲜在全国第二个前置仓的骑手。
刚开始送单那会儿,由于每日优鲜前置仓数量少,每个前置仓的覆盖范围还很大。有一次,一个用户从远在七八公里的地方订了一单,杨勇想着再怎么也得让用户收到货,于是咬牙骑车送了过去。返程途中,电动车彻底跑没了电,他只能自己推着车走了三四公里返回仓里。
作为每日优鲜资历最老的骑手之一,杨勇身上有很多“印记”。
腿上的淤青“印记”是摔跤摔出来了。想干最后一公里配送,无论是生鲜到家、外卖、跑腿代购还是闪送,摔跤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儿。但杨勇已经养成了习惯,摔倒后,只要人还能起身,起身后一定先看货是否安然无恙,再看手机是否能正常联系上用户,之后才看自己摔到了哪儿。
手上黑白分明的“印记”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。按照规定,每日优鲜的配送员都需要佩戴无指手套作业,时间一长,褪下手套,之前没“掩护”的10个手指就变得黝黑且满是吹痕。在一线,骑手们经常拿着一双“熊猫手”开玩笑,说那是他们“劳动最光荣”的证明。
肩上的勒痕“印记“则是搬货物搬出来的。在北京,有的小区对配送骑手有“人过车不过”的要求,配送员只能把车停在小区门口,步行给用户送货上门。有的小区并没有安装电梯,配送员只能一步步爬楼将货品扛上楼。杨勇惯用右肩扛货,时间久了,肩膀上便留下了勒痕压痕。
最让杨勇印象深刻的,还是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的经历。那时大家出门购物颇多不便,前置仓每天都因为猛涨的订单量而爆仓。由于消费者在恐慌心理下的大量囤货,那段时间每个订单的货都比平常多了很多,重量也沉了不少。杨勇通常早上6点半到仓里,一干就要干到晚上10点半收工,亲戚朋友发来的慰问消息、过年视频,他一个也来不及看。
杨勇总是一次尽可能多拿一些订单,把车子前前后后都塞满。为了节省时间多送点儿订单,他每天只能抽空吃几口方便面。在连吃十几天过后,直到一年半后的今天,他再沾上方便面也觉得难以下咽。
杨勇骑手生涯里单日送单最多的记录——135单,也是在疫情期间创下的。那是每日优鲜骑手日常平均每天配送单量的2.5倍还多,一趟趟跑下来,他的腿都不听自己使唤了。当他结束了那天的工作回家,刚吃了一口饭,想在沙发上伸个懒腰放松一下,却直接睡了过去。他也记得疫情期间自己送过一个价值2000多元的“大单”,等到送到用户家里,才发现那是用户为自己和另外两家亲戚,三户家庭总共十几口人买的生活必需品。
从创立至今,每日优鲜平台上一共有22000名骑手为用户提供过服务。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类似杨勇的经历,辛苦穿梭于城市的楼宇之间,为的只是让用户如论何时何地,都能更快地收到他们心仪的商品。“我们的想法就是,只要天上不下刀子,该送的就得按时送到。”杨勇说。
如今,杨勇已经从一名普通骑手,变成了北京某前置仓的骑手长,管着20个骑手,前前后后收过100多个徒弟。现在除了送货,他会花更多精力来培训骑手,告诉他们送货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,不要逆行,不要闯红灯;也会告诉他们每送一单,都要双手捧着购物袋递给用户,说上一句“您好,您的每日优鲜到了”,遇到订了冻品的用户,还必须得叮嘱上一句记得尽快放冰箱。
站在每日优鲜登录纳斯达克的敲钟仪式现场,杨勇说他始终有点懵。每日优鲜的薪水让他得以还上房贷,得以让远在老家的女儿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,报上英语班、钢琴班,但能站在中心位参与纳斯达克上市仪式的敲钟,却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事。
“你说我做啥了吗?其实我也没做啥。我就记得公司领导跟我说过,说我们做的是服务行业,要做的事儿不是把东西送到就行了,还必须得把用户服务好。我以前是这么做,以后也会这么做,还得带着我们徒弟们都这么做。”杨勇说道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网站运营:北京快报杂志
北京快报网版权所有©1997-2015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| 联系我们:295 911 578@qq.com